速看:“偷拍”卷起巨大舆论漩涡,网络时代“肖像权”无处安放?
这两天,「偷拍」成为了网络热议话题。
据报道,一名女子在个人社交账号中上传了「抓偷拍者」的相关视频,声称一名「猥琐男」在地铁上对她进行了「偷拍」。尽管在视频内容中,该名女子要求「偷拍者」翻看手机相册也并未发现任何疑似照片。
(图源:微博)
(资料图片)
让网友们口诛笔伐的重点在于,即便在没有「实证」的情况下,这名女子依然将视频中的男子定性为「猥琐男」,甚至确定他是「偷拍惯犯」。
当然,随着设备、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,每个人的「肖像权」、「隐私权」都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而面对「偷拍」,确实也是要始终坚持「0容忍」的态度。
但“诬陷式偷拍维权”频繁上演,不仅让「被偷拍者」陷入维权困境,也让无辜的人有苦难言。面对「偷拍」,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?
抓「偷拍」,警惕草木皆兵
6月7日,一段拍摄自广州地铁8号线的视频在网络中流传。视频中,一名女子见有位大叔正蹲在车厢边缘玩手机,怀疑对方偷拍自己,于是上前要求其打开手机相册,查验「证据」。
大叔同意了女子的请求,但经当事人查证后,并未发现任何「偷拍」的照片。
视频的结尾,女子只留下一句“小心一点,不要乱拍别人”的话语后,便匆匆离去。
「不要乱拍别人」。
醒目的语言像一把锋利的刀刃,引发了巨大的网络舆论。
网友们认为,既然没有任何证据,为何轻易就给别人的行为定性。
(图源:微博)
要知道,即便是一位杀人犯,在未经过法院审判定罪之前,他的身份依然是「犯罪嫌疑人」,并不是「罪犯」。
不过,也有部分网友认为,视频中的大叔,确实举起手机拍摄了地铁的照片,且玩手机的姿势也十分容易引起「误会」,在这个人人都能轻易用手机拍摄照片的年代,谨慎一些也没什么。
在诬陷农民工大叔偷拍这事儿引发公愤后,这名在互联网多个平台上以“女拳话题”搞流量的女生,也被网友和认识的人扒出了不少问题。对此,网友评价说真的是“求锤得锤”。
(图源:微博)
有的曝出她曾经霸凌同学;
(图源:知乎)
有人曝出她在不同平台搞流量的恶劣行径,在快手搞性感直播和色大叔聊天,同时迎合色大叔反对彩礼,在小红书教女孩子怎么找男朋友要钱,在微博塑造独立女性人设频繁打拳。网友对此评论:灵活“出拳”,深谙流量之道,不愧是新闻学专业的,可惜都学歪了。
现在有人说要原谅这个女生,毕竟谁都会犯错。但问题是,当时大叔没犯错,说清楚了,她也一样去诬陷发视频网暴别人。而且,如果我们包容这个女生,以后人们还能在公共场合正常使用手机吗?会不会动不动就有人来要求查看手机相册,否则网暴呢?
其实,现在看来,对「偷拍」草木皆兵的时代,可能真的到来了。
6月11日,大风新闻报道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。
两名女子在成都南站火车站报警称,疑似有一名男子在鞋面上安装摄像头,并对其进行「偷拍」。报警后,民警迅速到达现场,检查、辨认,证实该名男子并未在鞋面安装摄像头,更没有对这两名女子进行「偷拍」。
(图源:微博)
民警猜测,可能是站台两边的广告牌灯光映射在男子鞋面上,发出绿色的光,才引起这场误会。
令人难以接受的是,「怀疑」的成本仅需一通报警电话,即便「嫌疑人」已自证清白,仍没有得到合理的道歉,且付出的时间成本,远比提出怀疑的人高得多。那么「嫌疑人」又该如何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呢?
当然,小雷认为,「偷拍」确实是需要社会高度关注的侵权行为,但“诬陷式偷拍维权”,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「偷拍」事件的阈值,正如童话故事《狼来了》一样,当「假偷拍」事件越来越多,真正的「被偷拍者」受到的社会关注自然就会越来越低。
对任何人来说,这都不是一件好事。一些地铁公交“色狼”去偷拍隐私部位,这是违法也违背道德的,固然应该“人人喊打”,但如果不是偷拍隐私部位,拿着手机拍人像但并没用于商业用途传播,被拍者有没有维权资格?还真不一定有。因为人家没有侵犯肖像权,手机在手里想拍就拍。川大那位女生,当时在车上就穿着长裤,就算那位大叔真的拍了,是不是算“偷拍”?恐怕不同人有不同看法。
而且,如果仅仅是因为人像被拍维权,那特斯拉汽车身上一堆摄像头,路上一堆监控摄像头,一直都在拍路人,完全可能被维权到消失了,维权的也会累死吧,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仅仅是特斯拉汽车,就有8个摄像头遍布车身。
(图源:知乎)
防「偷拍」,是减少误会的第一步
虽然「抓偷拍」不能草木皆兵,但必要的自我保护,还是要做好的。
调查显示,酒店、棋牌室、KTV等小型封闭式场所,出现「偷拍」行为的情况居多,而这些「偷拍」大多数都是有预谋、有主观意图侵犯人隐私的违法犯罪行为。如何在酒店里防「偷拍」,是一门高深的学问。
常见的检查酒店是否存在隐藏式摄像头,一般有两种方法。首先,我们可以在进入酒店后,关闭灯光,打开手机摄像头,仔细检查房间内的各个角落,尤其是装饰品、烟雾探测器和花洒。
(图源:pexels)
如果手机拍摄到了异常的细小红色灯光,那么存在隐藏式摄像头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。
此外,我们也可以通过查找无线网络的方式来抓「偷拍」。
由于部分隐藏式摄像头采用串流的方式存储数据、或进行网络直播,因此这些设备往往都会自带无线网络功能。我们只需要打开手机的无线网络设置,查看附近是否存在名称怪异的无线网络,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。
除了小型封闭式场所之外,其实公众场合「偷拍」也正在成为巨大的问题。
地铁、景区,这类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,相当于是为「偷拍者」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伞,由于人潮涌动,人们往往很难关注到周边所有人的行为。但我们可以观察周边「可疑人员」的表情,动作来进行初步判断。
即便有着天然的保护伞,「偷拍者」的表情往往也不会很自然,俗话说“做贼心虚”,也是有一定道理的。另一方面,「偷拍」一般都是使用手机进行拍摄,我们可以多注意周边使用手机的用户,观察他们使用手机的姿势。通常来说,如果只是浏览信息、回复消息这类操作,是不需要将手机完全摆正使用的。
(图源:pexels)
万一发现自己可能被「偷拍」了,也要使用正确的维权手段。
广州地铁发文表示,假如遇上「偷拍」,一定要先做好取证,并在第一时间报警处理。地铁部分列车会有巡视人员,必要时也可以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。此外,小雷建议,在取证方面,最好寻找第三方见证者协助取证,例如找同伴、或是同在同一空间的陌生人帮助取证,这样可以使证据实现最大的有效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日韩地区,所售的智能手机都必须始终开启拍照快门声,一定程度上,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很多「偷拍」行为。这一点,似乎国内手机厂商们也可以考虑跟进一下。
防「偷拍」,也要防「诬陷」
既然「偷拍」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侵权行为,那么我们该如何「预防」被诬陷呢?
目前,最容易被误会「偷拍」的工具,自然就是随手可得的手机了。在公众场合,我们可以注意自己使用手机的姿势,正如前面提到的,刷网页、回复消息这类操作,是不需要将手机完全摆正使用的,而没有完全摆正的手机,也能减少被误会正在使用摄像头。
不过,有的朋友说,自己平时就是习惯这样握持手机,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吗?
当然不是。
小雷在网上「冲浪」的时候,惊喜地发现了好几款自带「摄像头保护」的手机壳。这种手机壳,在相机区域做了一个可滑动的模块,当你没有使用摄像头的需求时,直接给它盖上,简直是一劳永逸的做法。
(图源:淘宝)
假如要是真的陷入「偷拍」争议,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工作人员,必要时直接报警处理,请求更权威的机构、人士介入,避免在争论中引发更严重的后果,尤其是舆论的传播,容易引起更大的误会。万一被找茬,给对方看手机“自证清白”,但也可以同时要求对方道歉以及赔偿相应的损失(比如浪费时间)。
此外,我们在拍摄风景照、游客照的时候,也可以多留意路人,尽量不要将陌生人的清晰肖像发布到网上,这样也能减少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。
写在最后
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,「摄像头」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WWDC 2023,苹果公司展示了旗下首款MR设备——Vision Pro,它的特别之处在于,用户在设备内所看见的内容,全都由设备外置的摄像头拍摄、计算、呈现。这意味着,不久的将来,我们需要面对无数的、大大小小的、可见与不可见的「摄像头」。
「肖像权」,面临严峻的挑战。
(图源:pexels)
从发展的趋势来讲,我们几乎无法避免身材、容貌和个人形象被智能设备捕捉。适当地放宽心态,似乎也是和自己的和解。
但小雷还是要提醒各位,即便我们可能无法避免或多或少进入到他人的镜头中,但保护隐私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。当我们的隐私受到挑战,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,不要让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。
反对偷拍,保护肖像权人,尊重个人隐私,人人有责。但坚决反对过度维权,坚决反对诬陷维权。和谐社会,靠你我共同创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