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热点关注 > 正文

历经两千年而不亡《急就章》和赵孟頫所引领的元代章草书风|字见中国

2023-07-11 20:23:21 封面新闻

赵孟頫章草书《急就章册》元(1271—1368年) 上海博物馆藏图片来自成都博物馆

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吴松芝

“孟頫诗文清邃奇逸,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。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书,无不冠绝古今,遂以书名天下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翻开《元史·赵孟頫传》,就能窥到史书中这样一段记载。细看这段文字,字里行间,丝毫未曾掩饰对一位博学多通的旷世奇才,在书法艺术上极高造诣的赞赏。倘若再往前读去,还会发现其人“才气英迈,神采焕发,如神仙中人”。在才华横溢之外,更是英俊潇洒,让元世祖也惊呼为“神仙中人”。而他,就是元代书坛的领军人物——赵孟頫。

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、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、“楷书四大家”之一……在赵孟頫身上,有太过复杂而曲折的经历。当然,说起这位才学兼备的奇人,自然不能不提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。正如史书中所记载的那般,赵孟頫的篆、籀、分、隶、楷、草诸书俱佳,以楷书、行书造诣最深、影响最广。

如今,在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变迁后,当人们来到成都博物馆“汉字中国——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”特展中,就能看到赵孟頫书写的两幅墨宝,正静静被摆放在展柜中,等待着天南海北观众的驻足欣赏。其中,一件“赵孟頫临兰亭序”前排起了长队。殊不知,展厅中另一件“赵孟頫章草书《急就章册》”,为国家一级文物,价值高于兰亭序临本,更见证着赵孟頫在章草复兴时代所作出的卓越贡献,也代表着赵孟頫的“复古情怀”。

清禹之鼎摹《赵魏公小像》(局部)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

元代书法家的“天花板” 更是一位勤奋的书法天才

“这件章草风格的《急就章》,是赵孟頫临摹的三国时期书法家皇象的作品。这件《急就章册》完全展开了的话,它的字数是不少的,远远超过了《兰亭序》的324个字。”数次漫步在“汉字中国”的展厅中,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王道义自然对赵孟頫的作品十分熟悉。在他的介绍中,似乎能够窥到在书写下这幅作品时,赵孟頫所处的时代风云与心路历程。

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王道义

《急就章》原名《急就篇》,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,因篇首有“急就”二字而得名。《急就篇》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、四言或七言的韵文,内容涉及姓名、组织、生物、礼乐、职官等各方面,如一部小的百科全书。

《急就篇》由于实用性强,容纳的知识量多,作识字课本兼常识课本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于是,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。同时,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。

赵孟頫章草书《急就章册》元(1271—1368年) 上海博物馆藏周彬摄

“这件作品,应该是赵孟頫认真学习古代经典,所做的一件功课。那么。这件功课是自己留来做学习的参考记录的,还是送给自己的学生或同僚的?现在,已经不得而知了。”王道义说到,但是从赵孟頫的生平经历和所存的书法遗存,也能发现这样的“功课”,他做了太多太多。这件《急就章册》是,同样在展厅中的《兰亭序》也是,都是他孜孜不倦学习、临摹书法的结果。

据《元史》中记载,赵孟頫“幼聪敏,读书过目辄成诵,为文操笔立就”。天资聪慧的他,在书法艺术上更付出了勤奋和努力。相传,赵孟頫“日书万字”,并且“下笔神速如风雨”,是彻彻底底的“字痴”。“重复地、准确地书写历代的经典法帖。这是赵孟頫他一生学习书法的常态。”王道义说到,赵孟頫毕生以临习古帖为学书宗旨,从中求得笔法和字形。而《急就章册》这一件优秀书法作品,形神兼备、笔精墨妙,正体现了赵孟頫对传统守正出新理念的一个践行。

赵孟頫章草书《急就章册》元(1271—1368年) 上海博物馆藏周彬摄

崇尚“复古” 引领元代的章草书风

“观其书,得心应手,会意成文。楷法深得《洛神赋》而揽其标;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;至于草书,饱十七帖而变其形。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。”对于赵孟頫的书法,元人虞集曾有这样的评价。作为“楷书四大家”之一,赵孟頫的楷书造诣最高,行书也极为擅长。但细看这幅《急就章册》,可以发现其中书写的字体,是大众没有那么熟悉的——章草。

“草书一般分为三种,第一种是章草;第二种是在这个基础上,上下字前后笔画有一定的勾连的今草;第三种就是性情放开了的一种连绵大草。在这三种里边,以章草为最古老。”王道义说到,章草始于秦汉年间,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,把东汉的隶书蚕头燕尾的笔式,还有繁复的结构写得快一些、简化一些,就形成了章草。“最早这种书体还叫隶草,可以说是草书里头的古文字,也比较难认。”

要知道,在唐宋时期,楷书、行书两种书体占据书坛主导地位,章草一体罕有人作。唐代欧阳询曾叹“章草几将绝矣”,北宋黄伯思亦说“(章草)至唐绝罕为之,近世遂窈然无闻”。直至元朝,章草书风开始复兴流行,而这阵“复古之风”的开启,当然与赵孟頫渊源匪浅。

赵孟頫一直致力于古法的学习,提倡学习古人,以得晋唐面目为尚。在潜心书法中,他注意到了章草这一古老的书体。据陆友仁在《砚北杂志》卷上的记载:“赵子昂学士,尝以皇象章草与王右军参考十得八九,盖右军草书,本出于此。”于是,在赵孟頫这一书法大家的影响下,引领了不少书法家对章草的书写,元代的章草书风开始兴起。

“赵孟頫作为北宋皇朝宗室的后代,在元朝的时候,他也是推动整个元朝继承中原文化的一位棋手。所以他为保存中华文脉,包括书法的文脉、书画的文脉,建立了很大功勋。”王道义讲道。明朝时,曾有才子评论赵孟頫,称其为“上下五百年,纵横一万里,举无其匹”的大书法家。时至今日,评价中的区域空间以及时间已经呈数倍扩展。“可以说,他是全世界都有名的,一位集诗文书画的大家,是元代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集大成者、传播者。”

身为宋代皇室宗亲,但在南宋灭亡后应诏入元廷为官;历经元朝的五位皇帝,官拜从一品,无边富贵身后却是苦涩与煎熬……赵孟頫的一生,四度做官又四度回乡归隐中,足见他内心的矛盾与纠结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赵孟頫在文学艺术开创了一代风气,其绘画、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。当下,步入“汉字中国”特展中,能够目睹赵孟頫章草《急就章册》的风采。同时,针对观众提到的赵孟頫临兰亭序排队过长问题,成都博物馆现已将其调整至第四单元的独立柜中,毗邻赵佶行书《方丘敕卷》,让观众能够在更舒适的空间内欣赏大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真迹。